主页 > Inno@俊和 > 科研四大领域 >

装配式建筑

装配式建筑

俊和一直紧贴建造业的最新发展趋势,採用先进创新的製造和装配的设计(DfMA)及组装合成建筑法(MiC)技术,务求加快工程进度,提高施工效率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。

 

 

製造及装配设计 (DfMA)

 

「製造及装配设计」(DfMA)是MiC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着重简易製造及快速装配的设计方法。近年香港建造业开始採纳 DfMA 于场外预製MiC住宅单位和模组,包括厨房及厕所等,DfMA 能透过简化设计,更有效率地于短时间内製造并组装各种组件。

标誌性项目

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公共洗手间翻新工程

俊和于「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公共洗手间翻新工程」中应用用製造及装配设计(DfMA)方法设计。改善工程包括位于客运大楼(一号客运大楼及专车候车大楼)内不同位置的公共洗手间。洗手间内的指定组件均使用DfMA方法设计,在场外预製,大大减少工程对机场运作和大众的影响。

绿怡雅苑

绿怡雅苑是香港首个採用「全预製混凝土组件建造法」的建筑项目,由三栋分别为36层、34层和32层的楼宇组成,包括一个平台和两层地下低层。团队于施工初期应用BIM技术,及早辨识潜在碰撞情况,并且加以避免,免于浪费材料之馀,亦减轻外牆磁砖剥落的风险。预製组件包括结构和非结构外牆、楼梯、垃圾槽、隔牆、护牆、半预製楼板和阳台。

香港乳癌基金会赛马会乳健中心(九龙)

中心标誌的大楼外牆为预製组件,内部结构则由预製的空心楼板製作而成,无需横樑支撑。项目于香港工程师学会举办的「Structural Excellence Award 2019」中勇夺殊荣,在「非住宅类别」中获得「嘉许奖」(Commendation Merit Award),表扬项目在美感、设计意念及方法、独特性、创新及创意、建筑效益,以及可持续性方面的出色表现。

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 (Concrete MiC)

 

 

DJI_0494
 

俊和与巴马丹拿集团合作研发出五面模组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,以及能与前者搭配应用的「牆壁连接技术」。全套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方法和「牆壁连接技术」已通过屋宇署的「预先认可机制」,获准应用于香港的楼宇发展项目。

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的「牆壁连接技术」亦获得相关专利,让俊和成为香港首家建筑公司採用此建筑法的设计及施工方案,可建造最高达 40 层的楼宇,大大提升建造效能。

俊和拥有丰富的建造经验和专业资深的建筑信息模型(BIM)团队,能够于此领域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由设计至建造一手包办,将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纯熟运用于各工程项目之中。

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 (Steel MiC)

 

组装合成建筑法(MiC)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,采用预制组件的方式,将现场建筑工序转移至厂房进行。而采用「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」(Steel MiC)可有效改善工地安全、提升建造效率和工程质素、有效缩短施工时间、减少材料耗费及降低对工地人手的需求。

标誌性项目

业成6号

在公营房屋供应短缺的情况下,过渡性住房单位有助解决基层市民迫切性的住屋需要。俊和「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的项目,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(HKCSS)负责统筹及策划的业成街组合社会房屋项目「业成6号」,一共提供 116 个过渡性住房单位,并已于 2022 年 7 月底进入工地组件安装阶段,逾百组件于 14 天内完成组装。